Skip to main content

Artist Blog Michael & Rony

香港百貨 HONG KONG DEPARTMENT STORE

Oct-2016
Img 1

 

香港百貨公司在八、九十年代最為興旺,特別是日式百貨公司,例如大丸百貨、八佰伴、伊勢丹等等,多元化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態度,都很受香港人歡迎,當時亦都改變了很多香港人的購物模式。如果問上一代的人對於香港百貨的感覺,答案都是良好的、正面的,一般都認為百貨公司內所見到的產品都是優質的,品質良好的,購物過程亦是休閒的,始終在百貨公司內的產品定價不低,從前亦沒有太多其他大型購物商場,有能力到百貨公司購物感覺是優越的。但隨着香港零售業的轉變,而且地產價格上升,很多外資百貨公司都已經結業,或已經轉型成為超市、商場、名牌專門店等等,現在剩下的有崇光百貨、連卡佛、Harvey Nichols比較為人熟悉,而所賣的品牌和產品大多數都是外國貨,很難可以找到香港本土創作。隨着科技發展和時代變遷,現代零售業面對另一番轉變,網上購物的方便和選擇之多,door to door購物模式為各大品牌和新晉設計師省卻了不少成本,亦為消費者省卻了不少腳骨力,在香港網購最大的好處,是不用外出擠迫,所以除非有很特別的地方活動,否則現代人似乎較喜歡網上購物。話雖如此,有一些現場氣氛和體驗,是網購不能做到的。

 

Img 2

 

現在應該重新定義「香港百貨」。「百貨」應該不僅提供範圍廣泛的產品,同時還提供另類的「香港」零售與購物體驗,這種體驗可以是物質以外的,聽一首歌、喝一杯茶、學懂產品的製作、明白製作背後的故事,才是「香港百貨」的真正意義。既然標籤着「香港」,亦需要從產品和整個體驗中感受到香港設計師和製作人的態度和理念。

 

Img 3

 

MIRO很高興能夠與Gallery 27合辦「香港百貨」“HONG KONG DEPARTMENT STORE”展覽,在Space 27展示十多個本地設計攤位,和舉辦不同的設計工作坊,超越了一般展覽的概念,亦跳出一般香港零售與購物框架,讓大眾能夠與設計師們有更多交流,零距離接觸,深入瞭解製作過程和設計概念,同時亦有走進「百貨」的感覺,可以購買精選家居裝飾品、鐘錶、陶瓷、家具、書籍等。展覽其間亦邀請不同音樂人現場演奏,亦有食物和飲品提供,「想睇嘢、想玩嘢、想買嘢、想食嘢,嚟香港百貨啦」。

 

Img 4

 

大家如果想參與「香港百貨」的設計工作坊,是需要預先報名的,工作坊單位包括Kacama Design Lab, Stickyline, Lab by Dimension Plus, With Her Animal Poetry等等,可以學到環保染物、唱盤、摺紙製作等,詳情請留意官方Instagram (@hkdeptstore) 和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Kdeptstore) ,關注更多精彩活動內容。